欢迎光临~深圳市梵亚艺术博物馆
  咨询电话:0755-22953362

博物馆动态

《大地之子》创作者董书兵教授到访梵亚


【馆讯】5月26日上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雕塑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大地之子》创作者董书兵教授莅临梵亚博物馆参观交流。


董书兵教授在游卓凡馆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博物馆的展览。

在贵霜王朝时期展厅,董教授对犍陀罗雕塑作品的材质、雕刻手法、人物造型、线条服饰、表情特征等方面,以其雕塑专业的眼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结合我国古代造像的特点,对雕塑工匠的造像步骤和过程,与游馆长进行交流互动。

在《耀扬贵霜——古代灰泥雕塑造像展》的“5.18国际博物馆日”特展厅,董教授对展出的佛陀、菩萨、供养人的灰泥雕塑,仔细观看.....

“这些佛陀、菩萨头像,做的是太好了,犍陀罗造像特征非常明显,虽然小,所有的微妙的变化都有,你看那下眼睑,工匠们随手一刀,问题都解决了.....”董教授说。

董书兵教授近距离观察古代灰泥雕塑的构成层次,对制作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游卓凡馆长探讨这些古代犍陀罗地区的灰泥艺术与我国敦煌、麦积山石窟泥塑艺术各自的特征。

董教授赞赏梵亚博物馆在收藏、展示和研究雕塑艺术方面所做的努力。他说,在国内能让有这方面需求的专业研究者和爱好者,不出国门,就能观赏到如此系列国外的文物和艺术品实属难得......

董教授说,雕塑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直观地展现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追求,见证和记录了那个时代。

董教授与游馆长共同探讨馆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共同推动雕塑艺术事业的发展。


《大地之子》

座落在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瓜州地区、董书兵教授2016年的代表作《大地之子》,近看如山,远看是点,既可以仰视成生命之峰,又可以俯瞰成星瀚宇宙之间的原点。世人在观看的同时,以生命之丘作为坐标点极目远眺,在无垠的戈壁、沙尘、阳光之中回溯过去、眺望未来。


董书兵先生的作品带领我们走向一个广袤的视觉空间,去感受人类与自然共生的亘古命题,赞美着生命的顽强,触摸着岁月的留痕,感恩着苍茫的大地,继续着人类文明的步履。以大尺度、大胸怀、大手笔创造了与当代时尚文化截然不同的全新而又隽永的公共艺术作品,营造了河西走廊上一道壮丽的人文风景!

......若干年后,一群行者跋涉在风沙弥漫的戈壁在一个砂丘前驻足,依稀之间感觉它仿佛是一个“深睡的孩童”唤起人们追溯着公元2016年先民的壮举。

......若干年后,河西走廊已经是都市当中的一片绿洲,这尊称为《大地之子》的“文物”已经是城市文化的遗存。《大地之子》融入了大地,也纳入了历史的行程。

当我们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创造着未来的历史!

——摘自《戈壁上隆起的生命之丘 \\董书兵的大地公共艺术实践》景育民


联系我们

联系人:梵亚艺术博物馆

手 机:0755-22953362

邮 箱:info@fanyamuseum.com

公 司:深圳市梵亚艺术博物馆

地 址:深圳市龙岗区布龙路18号赛格ECO中心5号楼12楼1201-1209室